西安热线
您当前的位置 :主页 > 西安热线 > 资讯 > 正文
冬远春来 ---大安驛感怀
2022-03-24 11:32:08来源:阅读:-

紫云

  门前静静流淌、一路向东的“郑国渠”,滋养了关中2200多年,时光荏苒,而今乍寒渐暖的初春,青浅的步子踩着落叶腐去的淤积,信步郑国渠边的杨柳岸,感叹于赢秦涤荡六国,缔造大秦帝国之坚韧和气概,感叹于始皇帝吐哺万民、治理万邦之艰辛及历史更迭、变迁之无常。

  而今,早已没有了春秋史里的金戈铁马,早已没有了战国书中的纵横捭阖,只有秦,举国之力,耗十年之功而修成的郑国渠成了鉴证历史的印迹。


  较之于2016年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郑国渠,大安驿大门里1600多年历史的赫连台和而今屹立在十余米高台上几次毁坏又重建的大(dai)安寺了解其历史的和过往的则人相对较少。

  大(dai)安驛在今泾阳县桥底镇之东偏北,占地一百多亩、高底错落十余米的处身世外的巍峨、清雅所在,古时此地称赫连台,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胡十六国和魏晋南北朝更迭时期,多以征战为主,周边强敌环绕,故而统辖关中地带时,多设军事防范设施,西夏王赫连勃勃入侵关中时利用土台地势,建有烽火台,名曰赫连台,台高五丈,颇为壮观。台上有一寺院,金、元、明、清时为“大安寺”寺院。《清宣统泾阳县志》载:“唐陀罗尼经幢,曰仪凤元年者,在石庄村大路边;曰太和七年者,在大安寺门外。”意思是唐676年记载有一个刻着《陀罗尼经》文字的石柱子,在石庄村大路边上;又记载833年在大安寺门外。这足以说明大安寺此时已经存在。寺院虽饱经沧桑沉浮、几度修复重建,但仍一直保留。清雍正六年(1728年),修建大殿两座,僧房数十间,并铸有青铜佛像,使佛事活动一度兴旺;到了近代,《清宣统泾阳县志》仅有一句文字记载:“大安寺,在县西北三十里石桥镇。”仲麓中学成立后,佛殿迁往土台东北约300米


  仲簏中学建成于1942年,学校设置两个班,学员100名,教师5人,当时条件简陋,学生上课拿方砖当课桌,但由于学校创办者冯润璋先生知识渊博、办学有方,夫妻双双亲自登台授课,学生学习兴趣格外高涨。就这样,一所传授科学文化知识、文明进步思想、承载少年希望的学校眼看就要成长起来,可风云突变,开课仅仅半年,就被国民党分子以“赤化学生”罪名予以举报,时任省教育厅厅长王捷山亲自督办勒令学校停课解散。

  1943年8月,县上将是年1月刚刚成立,暂居在县城西北卫生院的泾阳县简易师范学校(简称“简师”)迁了过来,校长为邓霖生,招收四年制学生120人,教师28人,开设有教育学、儿童心理学、国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体育、音乐和美术等课程,重点培养全县师范队伍;截止1946年前,每年还举办“地方行政干部训练班”;寒暑假期间全县小学教师也在此受训,按军事组织编制管理,除军事训练外,主要学习以“管、教、养、卫”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课。


  简师迁来第二年,校长由原泾干中学校长高兰亭接任。高兰亭是王桥陈家沟人,早年在国统江西万安县当过公安局长,此人脾气暴躁、敢作敢为,他上任后着手解决校舍紧张局面,扩充地盘,加盖房屋,还勤工俭学在土台面北挖了八只窑洞,分别以蒋介石的校训“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”来命名。简师经办六年,正逢新中国成立前夕,它为泾阳大地培养了一批教育教学骨干,影响深远,意义不容小觑。

  1949年5月,泾阳解放。由秋季开学始,县人民政府将简师改为普通中学,定名为“泾阳县立初级中学”,任命苗天庆为校长。

  新中国建立后,党的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加强。是年12月,学校成立党支部,支部书记由赵呈麟担任。初级中学首届设置4个班,学生210余人,教师20多名。其时校园建设规模初步形成,主体是一座十几米高的大土台,独立成正方体,顶上约百米见方,靠北是一座面南的古式大礼堂,礼堂两边各连着一个教室,礼堂前边有一片空旷地带,平时作为操场或师生集合之用,空地南边二台处东西顺长各有一排教室,共4间,沿中路继续向南便是砖砌的下坡台阶,左右分开成“Z”字形而下。下了台阶便是南大门,门前有泾惠渠(郑国渠)横流而过,因而门头面西而开。学校生活区在土台的东面,有一砖砌大坡连着,坡南还依土台挖有两孔窑洞,土台的北面就是八孔窑洞,与东沟村毗邻。西面土台下便是村上的农田。环顾校园,朴素的房舍毫无抢眼之处,可平添这高低有致的土台顿显气势和意韵。


  2006年因房舍安全迁往了职业技术学校旧址,后又合并于泾阳中学,完成了其教书树人的教育使命。

  而今的大安驿成为一个多元文化的载体,她尊重历史,最大限度地保留固有元素,使其仍然散发着经久不息的书香气息。走进这里,墨宝飘香、丹青生辉,天南地北的名家大作挂满了一个个展厅,即使你没有书法爱好,在这里信步也会使你倍受感染。走进这里,佛香袅袅、梵音声声,这是八十年前“大安寺”风貌的重塑,是佛教历史文化的再现,晨钟暮鼓里自然会佛光普照,泽被苍生。走进这里,台榭依旧、古风尚存,较以往增添的是典雅和雄伟,不变的是历史文化的积淀。


  如今感念,从这里走出去的数万莘莘学子魂牵梦萦的老校园,模样依然清晰。那些年少时的美好夙愿和学习的孜孜不倦,现在都成了刻骨铭心的印迹,触及的是灵魂深处!

  刚过去的漫长的冬季,连着两次的疫情封控,寒风肆虐,令日子苍凉。而今冬去春来,置身于大安驛巍峨的古风里,这一腔热血激荡,再把思想的火花点燃!

  2022年3月23日夜于大安驛


推荐阅读:叶紫

版权和免责申明

西安热线所有文字、图片、视频、音频等资料均来自互联网,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,本站亦不为其版权负责。相关作品的原创性、文中陈述文字以及内容数据庞杂本站无法一一核实,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的内容,请联系我们,本网站将立即予以删除!